從制藥小廠到藥企百強——康臣藥業的奮進姿態
發布日期:2019-06-25 瀏覽次數:12998次
從制藥小廠到藥企百強——康臣藥業的奮進姿態
發布時間:2019-06-10 13:50:20 | 來源:北國網 | 作者:北國網 | 責任編輯:6月4日晚,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發布,康臣藥業集團成功上榜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、中國醫藥行業成長 50強與中國醫藥行業10大新銳人物榜單。
2018年,康臣藥業收入18.44億元,同比增長11.1%。其中腎病藥物銷售收入達9.28億元,較去年增長13.9%,市場表現強勁,是當之無愧的腎病領域領導者,依然處于增長快車道。

然而,在20年前,康臣僅僅是一個入不敷出,瀕臨倒閉的普通制藥小廠。通過幾個數字,或許可以窺見康臣發展的傳奇性。
20年:從“校企藥廠”到“腎病中成藥領導者”
1998年,來源于原第一軍醫大學成立校辦企業的康臣藥業,由于國家政策的轉變,改組為香港獨資企業。但這次轉變,并沒有為康臣帶來好運,人員不足,資源短缺,讓這家成立不到1年的藥廠瀕臨解散。
但幸運的是,同那個時代多數藥廠的命運不同,康臣等到了屬于自己的機遇,或者說,“拼得了”自己的機遇——1999年,剛剛轉虧為盈的康臣做出了那個時代不起眼的市場舉動——確立尿毒清顆粒的產品地位。
如今創收近10億元的腎病藥物,在1999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細分小市場,不僅市場空間狹小,準入門檻還奇高,需要投入巨大的科研成本。但這一在別人看來是“燙手山芋”的領域,在康臣眼中卻是崛起的最好機會——擁有技術領先的尿毒清顆粒、不多的市場競爭者、奇高的準入壁壘,這正是一家企業由弱到強的絕佳成長環境。

即便當時尿毒清顆粒并未第一時間撬開市場大門,但康臣選擇在努力中等待。終于在2005年,依靠拳頭產品,康臣營收首次破億,2006年尿毒清單品銷售破億,康臣憑借單品,盤活了市場,也樹立了自身在腎病中成藥領域的領導者身份。
時至今日,康臣藥業擁有國內唯一一家由企業投資建立的“腎病藥物研究中心”;以及兩個省級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、“企業技術研發中心”;兩個“院士專家工作站”、一個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和香港浸會大學“康臣腎病中藥研究中心”,成為了業內名副其實的老大哥,尿毒清顆粒也已走上邁向20億銷售的大關。
3年:從117.65%溢價收購到3年營收翻一番
時間來到2015年,玉林市政府在北部灣產權交易所掛拍,將玉林制藥15%國有股權公開拍賣,康臣藥業集團以117.65%的高溢價成功摘牌,“康臣玉藥”成為玉林制藥的新稱謂。
高于市場價格收購的背后,是康臣多元化發展的野心。自此以后,這位新加入康臣大家庭的“老成員”,幫助康臣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再進一步。
融入之初,康臣玉林制藥就吸收了康臣藥業“以專為主、以普為輔”的產品策略,首先聚焦核心產品線,對核心產品二次開發,包括正骨水、濕毒清膠囊在內的老牌產品進行市場化升級,并推出“阿膠茯苓”等新產品,進軍大健康市場;其次,通過啟動精益生產項目,改造生產設備、生產工藝與環境,提高了自身產品的品質。
與此同時,為了更好的適應不斷提升的產能,2017年,玉林制藥按照市政府規劃實施整體搬遷至中醫藥健康產業園的項目。新廠區建成后,玉林制藥將成為“自動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”三化融合的現代化制藥企業,產能將是目前的6倍,向社會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。

在銷售端,康臣玉藥也組建了一支更為強大的銷售團隊。明確了“品牌+終端”的營銷模式。2018年,銷售團隊擴充到600人以上,與超過40家百強醫藥連鎖、近4000家區域中小醫藥連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,覆蓋超過32萬家藥店和診所,月均開展終端促銷活動超過2000場,確保升級換代的產品到達有需要的消費者身邊。
經過三年的努力,康臣玉藥2018年規模高達7.3億,較三年前翻了一番,并且形成了“4+4+2”產品格局,擁有20多個OTC產品和十幾種獨家品種。
除了上述數字之外,康臣還擁有許多引以為傲的其它數字——22項專利授權,11項國際專利授權,89個國家醫保藥品......此次入圍“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”榜單,康臣榮譽冊中又多了一個數字。
2017年,康臣提出了雙百工程——即力爭到2022年,進入“中國制藥工業企業百強榜”,經營規模突破100億,其中尿毒清顆粒突破20億的五年發展目標。
現在,雙百已實現其一,隨著康臣進一步發展壯大,相信另一個一百,已然不遠。